1、职业人员的行为必须构成侵权行为。即除其行为属不法的外,尚须具备故意或过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职责 2、职业人员的职务行为造成第三人的损害。即职业人员执行职务行为已实际造成第三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3、损害结局与损害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雇员在从事职业时,可能造成自己或第三人受损。这时候,用人单位就要承担职责
一、用人单位承担职责的条件有哪些
用人单位承担职责的条件有:
(一)职业人员的行为必须构成侵权行为。
即除其行为属不法的外,尚须具备故意或过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职责。这是职业人员从事的活动属于适用过错职责的场合。如果职业人员执行职务所从事活动适用无过错职责场合的,无须职业人员主观上有过错,只要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即承担职责。
(二)职业人员的职务行为造成第三人的损害。
即职业人员执行职务行为已实际造成第三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该损害是由职务行为造成的,且损害后果已发生。关于执行职务之范围,学术界有三种见解,有以用工单位之意思为标准者;有以执行职务之外表为标准者;有以用人单位意思兼以为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为标准者。第一种标准范围过窄,用人单位易免职责,第二、第三为扩充范围标准,以行为之外观为决定标准,形式上较易判断,但忽略了决定职务范围,是价格判断,亦含有政策上之考虑,不能单从外表加以认定。本人赞同台湾学者王泽鉴的职务范围标准说,“应指一切与雇用人所命执行之职务通常合理相关连的事项”,这样用人单位(即雇用人)又先可预见并可加以防范,且客观上易于以判断。
(三)损害结局与损害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损害行为是前题,无损害行为即无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由损害行为引起的,且为唯一的直接的引起缘故。
二、用人单位承担职责的特殊情形有哪些?
用人单位承担职责的特殊情形有下面内容几种:
(一) 受雇人行为的时刻地点。
这个影响对是否认定职务范围有着关键影响,行为需是劳务的时刻和地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在劳务时刻地点以外的行为均不是职务行为,还要看是否与职务有内在的关联。
(二) 受雇人借职务之便为侵权行为怎样认定雇佣人是否承担职责。
受雇人利用职务的机会行为与职务有内在的关联,即可以认定为是职务行为,之外即认定为非职务行为。
(三)受雇人的行为违反雇佣人禁止的事务怎样认定。
一般来说要区分禁止的事务是禁止职务的范围还是禁止该职务内行为方式,如果是前者一般来说雇佣人则不需要承担职责,后者雇佣人则是要承担职责的。
(四) 受雇人在执行职务行为是处理私事以及无故绕道行走雇佣人是否承担职责。
这还是要看是否与执行的职务有内在关联,还是纯粹的为个人利益,有关联就为职务行为,无关联则不认定为职务行为。
(五) 受雇人的故意侵权行为,受雇人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职责。
这就看是否是和职务有内在的关联,若有内在的关联即使是受雇人的故意行为雇佣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要想用人单位承担职责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提醒当事人对这些条件给予重视